header_picl header_pic header_pic02
logo
header_picl
63卷4期 卷頭語
  歷史最迷人的地方,就是如何把握、如何理解歷史情境。觀看歷史常常是往後看已經發生過的事情,有時是十幾年前,有時是幾百年前,甚至是幾千年前的往事。活在當今的我們,回顧往日,幾乎都不是我們親歷其境的,也不是我們生活範疇內所能體驗的。因此要瞭解過去的人、過去的事、過去的物,真是談何容易。但我們卻喜歡談論過去,希望從過去得到經驗、啟示,而不再蹈前人的錯誤。問題就出在這裡,因為一個人的生命、知識與經驗有限,所能瞭解的歷史自然受到侷限,常常會落入故紙堆中的揣測或自我認知的獨斷。要避免或減低此種缺失,進入歷史情境,理解當年時空背景、人物感情、事情脈絡等等,成為自我訓練、自我成長的心靈工作。   日本NHK大河連續劇喜歡以歷史人物的故事為主題,如豐臣秀吉、德川家康等連續劇不知演過多少回了,但每次關注的角度不同,所呈現的意境也就不同。這些一整年的歷史連續劇,深為日本人喜愛,不僅傳遞了歷史感情,也建立起日本人對歷史的觀念和國家認同。   同樣的道理,我們如能更貼切親近當時的歷史情境,不只能分辨事實,不被誤導欺騙,更能傳遞感情,建立起世代傳承。 津田勤子到台灣留學,以其母語日文訪談陳勤,在語言可以互通的情況下,拉近了兩人的感情,所以做了口訪,又寫出了論文。她從陳勤參加「杏」讀書會,撰寫文章刊載於《杏》雜誌上,分析其作品有四類:親情與感情、現代女性意識、社會批判、對戰後新社會感到不安與期待等文章。更從陳勤的成長環境、人際網絡以及《杏》雜誌的創刊(1943年5月)到停刊(1948年1月)期間文學同好的往來,說明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大稻埕文藝青年之間的活動情況,以及對近代文明的嚮往、台灣人意識的喚醒和對時局變動的關切。作者想要重構當時的歷史情境,讓讀者透過文章,可以瞭解當時台灣文藝青年的追求、和在戰爭體制下,台灣人從使用日語到華語的轉變中,在舊時代尚未消逝、新時代已強迫來臨之際,台灣人到底要如何適應、如何反應?這是作者關心的問題,也是作者描繪這段歷史的企圖。但觀之全文敘述,同時代人的心境和陳勤內心的糾葛仍有待日後加強深論,這才能與二二八發生在大稻埕、1950年5月陳勤被捕等扣上關係,而做出更深刻的時代描繪。   江杰龍的論文與津田勤子的論文是屬於不同的研究類型。江文以廈門海關檔案為主,述說1930年代台灣人在福建的走私活動與海關因應之道。廈門海關檔案是屬於官方紀錄,官方記載是以官方立場執行公務為主體,雖然清楚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,但對於涉及事件人物的動機、心情感受,則少敘述,因此常常只有事務性的推陳,較少人物性質的描述。作者以台灣人在1930年代,尤其是1934年至1936年,以跑單幫、個人行李運送方式攜帶物品,隱匿應課稅之貨物,闖廈門海關,進入福建販賣,賺取利潤的行為做為研究主題。指出台灣人常因攜帶物品被海關人員檢查出之後,與海關人員發生衝突,甚至動武恐嚇。廈門稅務司向上海總稅務司告知此種紛爭,希望能獲解決之道。但因自清國之後,海關委由外國人管轄,稅務司唯恐喪失權益不願向中華民國政府要求派警察協助,而日本駐廈門領事,對具有日本國籍的台灣人亦有保護管理之義務,因此在英、日、中等三方相互牽制競逐的情況下,台灣人利用此微妙關係,將人造絲、布匹等運入福建,謀取利潤。至1935年福建省稅務稽查處成立,在陸上檢查走私貨物,使台灣人跑單幫生意大受打擊,稅務司乃提高關稅,完納貨物稅之後才能取得運銷執照,在中國行銷販賣。這兩項措施使得台灣人攜帶物品闖關已無利可圖,因此,1936年之後,乃漸形絕跡。   台灣是個海洋國家,台灣人在日本統治時代跟隨日本的海洋擴張,到中國滿州、華北、華南一帶經商。商人固然隨利之所趨而行之,該批判與檢討之處甚多,但如放諸於台灣人在東亞勢力的擴張與開拓上來觀察,則在檢討之餘,應有新的詮釋視野。   溫振華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的原因。他認為瘧疾的肆虐,導致原住民人口大量死亡,原住民被逼往高山遷徙至某種高度後不再得病,因此定居高山,建立新家園。此說與原住民因人口增加,平地資源不足而必須往高山遷移或因與平地種族競爭失利,不得不遷往高山之說不同。觀之台灣的地理環境、氣候與傳染病的流行,溫氏說法確有其道理。   台灣長期以來處於外來政權統治下,台灣人的事蹟常被湮滅或貶低,因此從事口述歷史訪談是重建歷史的必要工作,否則只見到統治者的說法,卻不見台灣人的主張。口述歷史紀錄所呈現的個人感情與觀點,可能是瞭解當時歷史情境的重要依據,因為有了人,才會有歷史;有了人的感情,才會有歷史的生命力。   歷史研究擅長敘述歷史發展的軌跡與變遷,但如缺少歷史情境的理解與體會,則會產生有骨無肉的缺憾。
btn_icon01 會員登入 / 專區
帳號:
密碼:
加入會員忘記密碼
btn_icon01系統公告
  • 臺灣風物叢書清倉大贈送
    《臺灣風物雜誌》除了期刊外,也出版叢書喔!這次將以捐贈的方式,將書本送給惜書的您,希望讓每本充滿研究記憶的刊物,持續散發其能量、充實更多擁有者的心靈與智識。 詳情請上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網站(http://www.twcenter.org.tw/) 或電洽:02-2965-8009 莊先生 或e-mail:pen.yuan.lim@gmail.com

  • 本系統採會員點數預付制,您必須先購買TwCenter點數才能使用全文檢索及下載全文影像檔。

  • btn_icon01 徵稿啟事
    《臺灣風物》歡迎有關台灣歷史文化之論著、譯述、史料評介、史蹟民俗介紹、田野紀錄、書評及文化活動報導等之稿件投稿。……….more

    服務條款使用說明訂購方式扣點原則版權聲明

    財團法人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/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版權所有 ©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10488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15號11樓
    電話:02-27122836 傳真:02-27174593 客服信箱:service@mail.twcenter.org.tw
    spacer
    header_pic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