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_picl header_pic header_pic02
logo
header_picl

《臺灣風物》簡介

《臺灣風物》創刊於195112月,迄今(20256月)已歷七十多年,始終未曾間斷,是戰後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刊物。

創刊緣起與發行甘苦

戰後,臺灣脫離日本戰時體制的控制,文化界一時朝氣蓬勃,探討臺灣本土文化特質的言論,蔚為風潮。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與衝擊,國民黨政府接續以高壓統治,臺灣人的心靈受到無比創痛,自此不敢再談政事;大中國文化意識的主導,則使臺灣研究成為禁忌,受到排斥。就在這種畏縮恐懼的氛圍中,《臺灣風物》誕生了。猶如一股暖流,慰藉了臺灣研究者的內心創傷,集合同好,為臺灣研究開啟了重要的路徑。

《臺灣風物》的創立,由陳漢光發起並兼發行人,楊雲萍擔任主編,宋文薰、曹永和、賴永祥等協助編輯。此後,雖經社長、編輯等參與人事的多次更迭,主要仍由陳漢光個人負責,並常苦於經費不足,出版無以為繼,最拮据時,甚至曾以手寫編印,或以史料印行充當;1956-1960年之間——即第6卷至第10卷的編輯發行,可說是《臺灣風物》最艱難的時期。

所幸,自林崇智出任17卷發行人後,在板橋林柏壽捐助成立的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贊助下,《臺灣風物》的編輯出版漸趨穩定;自201期後,得以改為季刊出版,迄今未曾脫期。《臺灣風物》的發展能有今日成果,實在要歸功於陳漢光創立的辛勞,以及林崇智與林本源基金會對臺灣研究持續的支持與熱誠。


傳承《民俗台灣》的精神與特色

  《臺灣風物》的刊名,係由首任主編楊雲萍命名,以採集紀錄民俗習慣與史料為方針,鼓勵當時的民間研究者一起參與。

  《臺灣風物》早期的作者群,如楊雲萍、陳紹馨、吳新榮、吳槐、廖漢臣、莊松林、戴炎輝、黃得時、曹永和等,都是日治時代末期重要民間刊物——《民俗臺灣》的撰稿者。他們秉持《民俗臺灣》的編輯宗旨,繼承《民俗臺灣》的刊物精神,重視地方社會的調查、民俗習慣的採集與紀錄,架起銜接日治末期民俗研究和戰後初期臺灣研究的橋樑,《臺灣風物》因此展現了鮮明的香火傳承角色,並成為刊物的精神與特色。


風格的轉換與堅持

  1970年代末期,臺灣政治社會運動風起雲湧,本土意識日漸高漲,臺灣研究也日漸受到重視,開始有許多年輕人投入臺灣研究行列。這些人大多出身學院,具備良好的學術訓練,在以臺灣研究作為素材的過程中,除了田野調查、民俗采風,也生產了眾多嚴謹的學術論文,投稿《臺灣風物》。這樣的轉變,反映臺灣社會的變遷、臺灣研究的再起,《臺灣風物》則及時發揮了推波助瀾的引導作用。

  1970年代末期,黃富三擔任主編,積極朝學術專業化的方向發展。1980年代中期,張炎憲接辦後,除繼承學術化,也力圖維持民俗採風的傳統。長期來說,嚴謹的學術研究與民間史料採集、民俗習慣記錄的兼具,讓《臺灣風物》的內容更加多元與豐富,為臺灣研究的茁壯發展,盡一份心力。


設立臺灣風物資料庫

在經費困難、臺灣研究屢遭壓制的時代,《臺灣風物》自195112月創刊時薄薄的一本雜誌,發展成為二百多頁的學術期刊;從有志者之間相互往來的同仁誌,轉變成國科會認定的三級學術性專刊,《臺灣風物》堅持下來了。然而,臺灣自解嚴以來的四十年間,許多歷史悠久的刊物不支倒地,《臺灣風物》為能屹立不搖,也必須另闢蹊徑。

21世紀的臺灣,資訊科技突飛猛進,網路運用更是深入個人、家庭、學校,以及公私立機關團體,知識傳遞已不可能侷限於書刊印製與推廣一途。與上世紀相較,《臺灣風物》的發展難關,在於如何透過光纖速度與虛擬空間,延續《風物》的創刊精神,展現台灣研究成果。因此,《臺灣風物》在經過艱辛的籌備過程後,終於在2013年正式推出「臺灣風物線上檢索系統」,以符應新時代的研究需求。

我們期待,《臺灣風物》的舊雨新知,能繼續以各種形式支持這本朝向百年前進的臺灣研究刊物。


btn_icon01 會員登入 / 專區
帳號:
密碼:
加入會員忘記密碼
btn_icon01系統公告
  • 臺灣風物叢書清倉大贈送
    《臺灣風物雜誌》除了期刊外,也出版叢書喔!這次將以捐贈的方式,將書本送給惜書的您,希望讓每本充滿研究記憶的刊物,持續散發其能量、充實更多擁有者的心靈與智識。 詳情請上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網站(http://www.twcenter.org.tw/) 或電洽:02-2965-8009 廖先生 或e-mail:pen.yuan.lim@gmail.com

  • 本系統採會員點數預付制,您必須先購買TwCenter點數才能使用全文檢索及下載全文影像檔。

  • btn_icon01 徵稿啟事
    《臺灣風物》歡迎有關台灣歷史文化之論著、譯述、史料評介、史蹟民俗介紹、田野紀錄、書評及文化活動報導等之稿件投稿。……….more

    服務條款使用說明訂購方式扣點原則版權聲明

    財團法人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/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版權所有 ©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10488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15號11樓
    電話:02-27122836 傳真:02-27174593 客服信箱:service@mail.twcenter.org.tw
    spacer
    header_picl